南京市雨花台区凤集大道15号

广场舞噪音扰民的解决方法(建议收藏)


保精不沧桑,身心更健康。

伴随着欢快的步伐,动感的舞曲,跳着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对生活的热爱。

广场舞火遍大江南北有一些年头了,已经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

广场舞是很好的娱乐休闲运动。

中老年朋友相对而言比较怕孤独,广场舞热热闹闹,既可消解孤独感,又能帮助中老年朋友保持一定的社交;既得到了锻炼,也放松了心情。

套用广告语句式:自从跳了广场舞,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走路也有劲了,吃嘛嘛香,精气神也上来了。

真可谓【保精不沧桑,身心更健康】。

广场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然不仅是一种让大爷大妈“健康多一点,快乐多一点,身体好一点”的文化现象,更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

广场舞之所以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现象,有位同济大学博士通过文献检索发现,新近论文关于广场舞主题的有6035篇,关于广场舞扰民的内容有464篇。

广场舞扰民现象已然是社会民生的常见痛点问题之一。

59.4%的市民认为噪音过大对其造成影响,23.9%的市民强烈反对, 38.7%的市民采取了干涉行动。

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城市管理部门对此难寻良策,往往只能是劝说舞者降低播放音量,等执法人员走后广场舞者又开始“有意无意”的放大音量,让周边的常驻居民不胜烦扰。

另有一些居民没有选择投诉,并不是因为他们”默认”和”习惯”。

只是投诉多次问题都没有解决,他们实在没有精力继续维权,只好默默忍受。

一位70岁的阿姨说:40多岁的时候就一直吵到现在,睡觉的时候都要把窗、门都关好,不然没办法睡觉。

一位老伯说:跳舞锻炼他们并不干涉,但想要休息的时候,就是吵得睡不着。

再看看这些报道:人民日报《广场舞扰民?警方动真格了!第一张罚单开出来了!》;央视网新闻《吵到医院开不下去!出警10次后,警方开出广场舞噪声扰民首张罚单》;中国网直播《广场舞噪音扰民怎么办?体育总局:正与14部委联合研制解决方法》。

天津市政府还牵头,将广场舞扰民屡教不改的,把相关数据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矛盾很尖锐呀,说多了都是泪,更有委屈不过者,选择搬家。

唐小姐认为只要有楼下小公园在的一天,你今天赶走这波人,明天又来那群人,各类退休大军的文娱活动指定会层出不穷的出现,总之难有安静的生活环境。

【古人吐槽苛政猛于虎,那是他们没见识过咱这广场舞。

】唐小姐继续说道:“你如果固执地要和噪音抗争下去,其结果只能是你把有限的时间,放在无限的烦躁焦虑之上,疲于奔命。

如果选择沉默,接受噪音,结果也好不到哪去。

如何选择都是痛苦。

所以最有效的办法只有搬家,其他都是无效的办法。

”总的来说,对于本就有点睡眠障碍的,对于晚上做作业的学生,对于习惯快节奏生活的上班族等等一些群体,广场舞音乐声音太大,给他们带来的困扰,以及由此引发的纠纷那可谓是层出不穷,相当的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只有你看不到的,没有你想不到的。

比如用水枪朝楼下滋水,同频段电磁波干扰他们的高音喇叭;在地面写诅咒语,买个大功率音响在他们跳广场舞时放哀乐的;更有甚者,往跳舞的地方泼粪、泼废机油、洒玻璃渣的。

这就多少有些过激了,人民日报还为此特别发声:【化解广场舞噪音,不该“以暴制暴”】前面提到噪音扰民,警方开出罚单,有哪些法律依据呢?热爱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应该要做一些基本了解,顺便提高一点这方面的法律意识哦!广场舞扰民,可以算作是噪音扰民。

诉讼的话,可以有两个思路,一个是健康权侵权,一个是噪声污染责任纠纷。

这里相关法律条文列个4条: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规定: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这就直接把很简单的、常见的噪音扰民的情况直接归入了法律的调整范围之内。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一) 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二) 违反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三) 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七条规定采取措施,从家庭室内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条: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必须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

第六十条:违反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决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行使前款规定的行政处罚权的,从其决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该标准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分为以下五种声环境功能区类型:  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昼间不高于50分贝,夜间不高于40分贝。

  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昼间不高于55分贝,夜间不高于45分贝。

  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昼间不高于60分贝,夜间不高于50分贝。

  3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昼间不高于65分贝,夜间不高于55分贝。

  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

  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4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不高于70分贝,夜间4a不高于55分贝,4b不高于60分贝。

广场舞真是神奇的存在,既是热爱者的福音,【保精不沧桑,身心更健康】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同时又是噪音困扰者的噩梦,【古人吐槽苛政猛于虎,那是他们没见识过咱这广场舞】,透露了他们无可奈何,不堪其扰的感受。

对于他人的生活,我们只是旁观者、支持者、引以为鉴者,说到底是看客。

只有在自己的生活里,你才是承担者、接纳者、反思者,只有你才是自己生活唯一的负责人。

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就要着手将这一矛盾进行有效调和,具体怎么办呢?我们看看广场舞扰民解决方法:首先,广场舞参与者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对噪音污染的法律意识,加强对噪音扰民现象的相关认识。

手机下个分贝测试仪,尽量让音量控制在相应标准的分贝范围内。

其次,居民如发现音乐声音过大,可以找领头简洁而有礼貌地将问题阐述清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一定要注意语气礼貌,不气愤、不发火,不要一上来就一副抱怨,甚至责备或攻击的姿态,那只会引起对方的敌意和强烈戒备,给沟通带来不可调和的鸿沟,谁还没有自己的理呢,后面基本就没法好好聊了。

没沟通前你觉得对方是世界上最不讲理的人,可能只是对方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困扰到了你,或许你跟他们礼貌反馈问题之后,他们还会不好意思噪音打搅了你,自觉把声音调小。

当然,直接不让人家跳广场舞也是不合理的。

现在有不少大爷大妈是空巢老人,一年也见不到子女几次,一天下来孤寂着呢,好不容易盼到晚上跟一些同辈跳个舞,说个话。

我们不好一刀切的剥夺他们生活仅有的一些盼头和乐趣。

这也是他们在跳广场舞这件事情上虽屡遭受阻,却表现出惊人的韧性的原因。

最后,可以学学上海闸北公园经验:利用公园、社区、志愿者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将公园晨练队伍的负责人纳入公园志愿者管理体系,组织晨练队伍负责人,共同治理噪音扰民现象。

各种手持式的小型播放器,已经被越来越多广场舞团队使用,它同样可以起到不扰民的效果。

领舞员只须把扬声器的一面对着跳舞者,好让音乐朝跳舞者扩散。

距离队伍几米远,音乐声就变得很轻。

既让广场舞尽兴,又不扰民。

遇上孩子中考、高考等一些重要时刻,政府相关部门,社区工作人员注意提醒大爷大妈们在那几天停一停,其它时间,协调着让他们注意把声音调低一点便可。

今天就聊到这,末了,编个打油诗: 跳个广场舞,贻笑成千古; 过街之老鼠,哪受这侮辱; 不跟人粗鲁,可怜又楚楚; 苛政猛于虎,也比这靠谱; 宝宝心里苦,没人可倾吐; 当家作了主,言行要相符; 和平来共处,于事还有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