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雨花台区凤集大道15号

为什么住楼房噪音问题从来没有被重视过?


匿了,精日的标签国内泛滥,听不得一点实话颠倒是非者太多。

这是一个与政府(特别警察部门的作为),法律问题相关的问题(违法成本大不大)。

也是文化教育问题(会不会因给别人造成麻烦而感到羞愧)。

最后,国内建筑的质量问题。

(偷工减料,设计偏差肯定会给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在日本学习加工作共计13年,被楼上噪音骚扰的经历共计2次,因为仅此两次所以印象深刻。

第一次,刚到日本因为经验少,本着省钱的目的,租到了学校附近的木造建筑。

因为木造本身的材质和结构原因,建筑本身就存在隔音问题。

但是,周围邻居(全部日本人)的素质,入住第一年不存在任何影响学习休息的问题,根本没发现木造房屋的隔音问题。

第二年伊始,楼上搬来了新的住户,每天特别是夜里9,10点钟开始的不可描述的叫喊声,和沉重脚步声,严重影响学习和休息,忍无可忍终于有一天夜里拨打了110(同中国一样)。

大约接警10分钟后随着炫目的由远而近的警灯而来的是,从车上下了一位50岁左右的男性警官和两位女警员,向两人说明情况后(本人日语感觉日常生活交流无障碍),便带领3位来到楼上,警员首先很谨慎的敲门,但是对方此时鸦雀无声(估计听到了我与警察3人的对话),警察多次敲门无果后,告诉我因为对方不开门他们无权进入,但是第二天他们会通过查询物件主人的信息,来查询居住者是房间屋主还是租客(问询无助来查询中介公司来查找租客信息),鉴于对方不开门,警察留下我的联系方式后,告诉我第二天会再联系我,假如对方过后再制造噪音,让我再次通报。

一番折腾后,当天夜里,楼上鸦雀无声。

第二天上午,下课间隙,首先是警方联系我,告诉我已经联系到楼上居住者(是日本20多岁的租客),已经联系其让其到(交番)派出所说明情况。

并强调调查后会再次联系我。

当天下午,房屋中介打电话联系我,首先表示歉意,然后告知我对方是刚搬到我楼上的外地年轻人,问询周围邻居也确认其存在夜里打扰别人休息的情况。

已经责令其即日搬家,给我本人造成困惑再三表示歉意,并表示过后会来拜访我。

当天稍后,前日的50多岁的警员来电话,介绍的情况基本与中介告知情况一致,并告知我警察会对楼上住户保持关注,会经常电话问询其新的住址和工作情况。

并告知我日本也有坏人,尽可能不要租住房租过于低廉的房屋。

(后来联系后发现是同一所大学的前辈,骑自行车经常碰面,驻足闲聊。

)第二次,已是6,7年后的事情。

当时居住的是公司附近的公寓(铁筋水泥结构),入住后从来没听到过周围住户的任何声音,安静是常态。

但是,一天夜里12点左右,一声沉闷的楼上的拖动物体噪音将我从睡梦中吵醒(其实声音不是很大,但是深夜明显有震感),考虑到第二天上班,便倒头继续睡。

第二天早晨写了个小纸条提醒夜里安静一些,便放到了其在一楼的邮箱里,后去上班。

下班后,在检查我的邮箱的时候也发现了一封信,来自楼上,意思是晚上搬家封箱做准备,影响到我表示非常抱歉。

此后,再无声音,安静如常。

在日本出现楼上噪音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其实是很多的,可以通过警察解决。

(快速而且彻底)也可以通过租房中介反映问题。

(但是存在统一物件由不同中介出租的问题)比较高档的公寓,可以通过町会(相当于中国的居委会)解决。

而且,日本人的家教素质,和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使得楼房噪音问题其实少之又少,出现问题提醒后基本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筑龄30年左右但是依然如新的建筑很司空见惯,但是反观国内的3,4年的新建筑迅速早衰的现象普遍存在。

昔日大学旁边的一桩4,5层公寓楼建筑,建了一年多,依然外面悬挂防尘防护网,与中国遍地平地起高楼的速度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经常出现的楼上噪音问题,估计是在楼层厚度的施工方面存在偷工减料问题。

另外,日本不存在清水房这样的说法。

室内基本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卫浴设施,电子炉灶,但电灯没有)。

室内的壁纸是那种凹凸有致有凸起的软质材料,而且壁橱柜门也是柔软质地材料,入户大门周围有大部分胶条包裹,开关门均无声音,从没听过大声摔门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