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视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与观察,了解防止噪声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2.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 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环境保护的教育。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录音机、气球、玻璃 板、示波器、闹钟、泡沫塑料、空纸盒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 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
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
请同学们听声音谈感受:1.播放轻音乐片断、潺潺流水、喳喳鸟语、唧唧虫鸣,能通过多媒体把声音与大自然的景色配合更好。
讨论回答感受:声音优美、令人愉快2.播放嘈杂的吵闹声、喇叭鸣叫声、建筑工地的隆隆声、工厂机器运转轰鸣声……讨论回答感受:声音难听、令人厌烦 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什么是噪声?噪声是从哪里来的?噪声有什么危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弱噪声?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噪声有关的一些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推进新课 一、噪声的来源情景设置:进程1:听一段优美的音乐。
进程2:用铁钉刮玻璃,听听产生的声音。
进程3:大家一起来唱一首歌。
进程4:让学生一起听一名同学讲故事,同时让另一名学生在旁边大声唱歌。
通过对比1和2,提出问题:你喜欢哪一种声音?通过对比3和4,提问:唱歌对大家听故事有什么影响?说明理由。
学生体验活动: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刮玻璃(或揉塑料盒),发出的声音刺耳难听。
小结: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杂乱的噪声令人心烦气躁,有时候乐音也能变成噪声。
学生猜想:乐音与噪声为什么会有两种决然不同的效果呢?请同学们阅读噪声的来源,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学生活动: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分组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师生共同活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讲解)归纳总结:噪声的含义结论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这个理论可从下面的演示实验得到证实。
[演示实验]观察噪声的波形。
用示波器观察音叉发出的声音和刮玻璃(或揉塑料盒)发出的声音的振动情况,发现音叉发出的声音振动是有规律的,而刮玻璃发出的声音振动是杂乱的、无规律的。
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图甲),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图乙)做比较。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并交流讨论,噪声与乐音的波形有何不同之处? 实验结果: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是杂乱无章的,音叉声音的波形有规则。
结论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例如: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时也会变为噪声。
思考并讨论:我们身边的噪声主要来源有哪些?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故事导入 《北京晚报》(2001年12 月25日)报道:采石场机器轰鸣 养殖场牲畜“发疯”房山一农民2000年承包了村里的十几亩荒山并办起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
2001年11月,村里的养殖场边上又建起了一座石子厂。
石子厂每天机器日夜轰鸣,噪声不断,结果养殖场内的牲畜出现各种异常情况:有的不进食;有的无睡眠;还有的牲畜到处乱窜,相互哄挤,造成部分小鸡骨折,许多小猪被踩死。
眼看着损失与日俱增,养殖场主急在心头,一怒之下将石子厂告上了法院,要求消除噪声并赔偿经济损失60 000元。
《生活时报》(2001年12月27日)报道: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研究表明:噪声不仅对人的听力造成影响和损伤,而且也会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德国科学家最近研究证实,长期居住在噪音较大的环境下 的人易患高血压,所以专家称噪音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
学生思考:噪声强弱是如何划分的?其等级怎么表示?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什么地方?学生阅读课本,并交流讨论。
归纳总结:1.噪声的等级的划分用分贝(dB)值表示,它 实质上是指响度的大小。
把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声音定为0 dB,一般15~40分贝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了50分贝会影响睡眠和休息。
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里,会使人的听力受损甚至引起其他疾病。
2.请同学看以下表格中声强级的分贝数,并回想在这些环境中的感受。
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的感觉常闻声 分贝数(dB) 感觉微风吹动树叶沙沙声耳语 10 20 极静静夜室内一般说话声 3050 安静大声说话嘈杂的闹市 7090 较吵闹电锯 110 很吵闹响雷螺旋桨飞机起飞 120130 鼓膜震痛喷气式飞机起飞火箭、导弹发射 140150 无法忍受(1)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2)为保证学习和工作,声音不能超过70 dB;(3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4)0 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听觉下限。
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如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能够将附近建筑物的窗户玻璃震碎,噪声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等。
三、控制噪声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
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实际生活是怎样控制噪声的?(1)提出问题闹钟响起来,问:它是噪声吗?怎样减弱它对课堂的干扰?让学生讨论后,提出具体的方法。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是什么?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 3.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师生共同活动:问题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1)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
(2)空气等介质的传播。
(3)鼓膜的振动。
问题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2)阻断它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防止它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
问题3:实验探究器材:电动机、泡沫塑料、罐头盒、报纸、铝箔、塑料袋等。
实验可用玩具电动机做振动源,把旋转的电动机放在桌子上会产生较大的声音。
将电动机用软泡沫塑料垫起,减少桌面的振动,噪声明显减弱(在发声体处减弱噪声)。
将电动机置于空罐头盒上,将罐头盒用软泡沫塑料垫上,再用软泡沫塑料挡在电动机与学生之间,发现噪声明显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问题4:实际生活是怎样控制噪声的?例:给噪声大的机器加隔音罩或加橡皮垫来吸收它的振动,给汽车和摩托车安装消音器,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
例:在公路和住宅区内设置屏障墙和种草、植树。
例:在高噪声车间里加装隔音板或让工人配戴消音耳塞。
归纳总结: 同步训练1.下面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健康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 出的声音C.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D.乐音有时可能是噪声解析:乐器在不按要求弹奏时,发出的声音也可成为噪声,在妨碍他人时,也是噪声。
答案:B2.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A.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 的呐喊助威声B.交响乐团演奏时的锣鼓声C.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D.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解析:选项A中球迷的呐喊助威声虽然震耳欲聋,但这时既不妨碍比赛,又没有干扰别人,还鼓舞了运动员的士气,是那种场合的需要,故不是噪声;选项B中交响乐队演奏时的锣鼓声是演奏时的需要,所以也不是噪声;选项C中是工人师傅通过机器的发声情况判断故障的部位及原因,故不属于噪声;选项D中,小林和同桌交谈,干扰了其他同学听讲或学习,妨碍了他人,故属于噪声。
答案:D3.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将噪声大 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B.在马路旁或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D.关闭所有声源解析:A、B、C项分别是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
D项是不可能做到的。
答案:D4.一位同学晚上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
A.用棉被把电视机捂住B.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出声音C.插上耳机,自己用耳机听D.让家人把耳朵塞住答案:C5.用洗衣机洗衣服时,衣服没有放好就会引起洗衣机振动发出噪声,这时控 制噪声应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是( )。
A.从声源处减弱,将衣服放平B.关上房门和窗户,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戴上耳塞,在人耳处减弱D.将洗衣机用厚棉被包起来,既在声源处又在传播过程中使噪声减弱解析:根据题意,洗衣机的噪声是因衣服没有放好造成的,所以要从声源处去减弱,将衣服放平,使洗衣机声音减小,不必从传播途径中或人耳处减弱。
答案:A6.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解析:减弱噪声有三个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而D项中说的是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污染的措施,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把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相混淆。
答案:D7.“无声手枪”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的。
答案:声源 人耳 传播过程8.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
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A.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答案:B规律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噪声的来源及其波形的特点。
2.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分别指什么。
3.噪声的危害。
4.减弱噪声的有效途径。
板书设计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的来源1.物理学角度2.环境保护角度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及危害:1.噪声等级——分贝2.危害 活动与探究布置作业1.调查一下校园里或 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在活动课上和班里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细,采取的措施更好。
2.过节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
近年来,许多大城市采取了一些禁止性的办法。
从环境保护以及喜庆的角度,发表你对此事的看法,并且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更合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