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东沙桥噪声扰民多年,政府连发四招能否“制敌”?
本文由新洛浦观察发布,2021年5月15日哐哐哐哐哐哐……5月8日凌晨一点多,一台施工车在高出地面30多米的东沙桥对着桥面猛凿,吵得附近锦绣半岛部分靠近桥梁的居民难以入眠。
这是因桥梁一处伸缩缝损坏而进行的应急抢修,维修持续了一天。
▲ 工程车深夜施工(桥上亮处)这本是一次突发的抢修,却意外让东沙桥噪声扰民的老问题再次映入大家的眼帘。
几年来,群众反复反馈,政府高度重视,责任单位积极配合,隔声屏、隔声窗、升级伸缩缝、降低行车速度……诸多解决方案、设想相继提出,但东沙桥噪声污染治理目前仍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问题到底出在哪?新洛浦观察近日走访、询问了当地居民、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和东新高速公司,向读者完整呈现东沙桥噪声扰民问题的来龙去脉、污染治理的思路与难点及未来整治工作的发展方向。
于2010年12月通车的东沙桥位于广州主城区西部,南北连接了番禺区和荔湾区,双向六车道,属于东新高速的一部分。
东沙桥通车的时间正好临近锦绣半岛花园第一期交付入住期,自那以来,东沙桥的噪音扰民问题就一直困扰着锦绣半岛的部分居民。
▲ 东新高速(东沙桥)横穿锦绣半岛社区打开地图,东新高速(东沙桥)横穿锦绣半岛社区,将该小区分为东区和西区两个部分。
大桥距离锦绣半岛楼栋最近的距离仅约50米,这几个楼栋面向桥梁的房屋不得不忍受高速桥的噪声污染。
▲ 小区楼栋与桥最近处约50米詹先生家是受影响最大的一户,他站在房屋阳台,手机测得的声量最高可达75分贝——远超“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的国家标准。
“只要一开窗,那感觉就像你站在了大马路上,”住在小区十年的詹先生向新洛浦观察说,他家装了两层隔音玻璃,从不敢在靠桥的房间开窗睡,“这座桥在凌晨三点多都很多车,车速很快,呼呼呼的噪声一直会飘进来,有时大货车发出巨大的震动声能把人吵醒。
”詹先生感叹,在常年噪声的环伺下,家人的睡眠质量和听力都深受影响,生活质量更是大打折扣。
▲ 詹先生家阳台“正对着”大桥近年来,深受噪声困扰的居民持续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希望采取措施改善人居环境。
2018年,这一民生问题甚至“惊动了中央”,被列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案件。
要厘清该案件的来龙去脉与责任归属,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先有桥还是先有房?根据番禺区交通运输局的介绍,答案是“先有桥”,即桥规划在先,小区规划在后。
这样看来,主要责任应该在于小区开发商,小区开发商当年的建筑设计在防噪方面大概率是“不合格”的。
▲ 2009年,还在建设中的东沙桥但东沙桥所属的东新高速公司在当年的建设中,环保工作方面也并非全无错处。
2013年9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针对东新高速未验先投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进行了处罚。
东新高速项目于2020年4月30日完成竣工环保自主验收。
而锦绣半岛也迟至2018年10月才完成自主验收。
▲ 2020年4月,番禺区副区长陈明捷现场督导噪声污染整治工作问题业已形成,如何采取补救措施解决问题是关键。
据番禺区交通运输局的介绍,近年来,市区两级政府对于该案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包括环保局和交通局等在内的不同职能部门、不同层级领导先后多次赴现场督导问题解决。
过程中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推动了一些防噪措施的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效果确实还不能让群众完全满意。
在噪声传播的末端采取阻隔措施——安装隔音玻璃是一个施行成本较低的措施。
事实上,锦绣半岛的开发商敏捷地产在开发楼盘时就想到了这一点,为靠桥的房屋安装了隔音玻璃。
但据小区居民反映,那层隔音玻璃根本抵不住大桥巨大的噪声,很多居民都像詹先生家一样,不得不安装第二层隔音玻璃。
▲ 双层窗户也难抵窗外的噪声但即便如此,随着东新高速车流量愈发增长,车轮摩擦声、伸缩缝噪声和空气摩擦声加倍袭来,两层隔音玻璃经常也难以招架,何况房屋不可能24小时“全封闭”。
居民在用尽自身能采取的措施仍无法解决问题后,只得“向外”想办法。
显然,“噪声源”东沙桥成了主要的研究对象。
事实上,东新高速公司在2017年在东沙大桥南行方向(锦绣半岛路段最靠桥的3栋高层住宅一侧)加建了隔声屏,对噪声起到了一定的阻隔作用。
但问题是,该隔声屏仅长100米,仅“覆盖”了3栋楼房,另外同样靠桥的其他众多楼栋则无此屏障,这大大影响整体隔音效果。
▲ 桥梁斜拉索处未安装隔音屏对此,番禺交通局解释称,无法安装更长的隔声屏是因为相关路段存在斜拉索,斜拉索路段在技术上不能安装隔声屏,一旦安装隔声屏将会发生如去年虎门大桥“晃动事件”类似的情况,影响行车安全。
去年5月,连接广州与东莞的虎门大桥,因为沿桥跨边护栏连续设置水马,改变了钢箱梁的气动外形,在特定风环境条件下,产生了桥梁涡振,造成桥梁异常抖动。
▲ 桥梁安装的隔声屏仅100米长(隔声屏精准位置以实际为准)“桥梁在设计之初就对风受力等情况做好了设计,后面不能随意更改客观条件。
类似的道理,像洛溪大桥拓宽工程中的全封闭式隔声屏也不能采用。
”番禺交通局方面解释道。
隔声屏是处理城市道路噪声污染的重要手段,但囿于客观原因在东沙桥上只能发挥有限的效应。
那么,下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落在了伸缩缝上,因为群众目前反映问题的一大重点就在于车辆经过东沙大桥时,桥面连接端处的伸缩缝产生的噪声。
▲ 道路伸缩缝(资料图)伸缩缝是为适应建筑物构建在温度变化下的伸缩变形而设置的一条构造缝,快速行驶的车辆行经这种“缝隙”就容易发出噪声,目前市场上一些厂商宣称自家伸缩缝材料或技术可以做到降噪的效果。
▲ 某些机构宣称掌握了可降噪的伸缩缝技术(资料图)但番禺交通局表示,他们在国内市场上进行了几番搜寻,仍未找到专家认可的更成熟的工艺、方法去替换现东沙桥和南引桥的伸缩缝。
因此更换伸缩缝的方案暂时也无法施行。
对桥梁建筑采取工程措施的方案推不动。
当地居民和政府部门又将解决思路转向在桥上行驶的车辆上——降低车速。
据了解,东新高速东沙互通至南浦互通段运营速度小轿车限速为100km/h,其他车型80km/h。
高速行驶的汽车产生的摩擦声较大,降低行车速度一定程度可降低道路噪音。
对噪声有“切身体验”的詹先生对这点也表达了高度认同。
▲ 该路段限速100km/h,车辆疾驰,行车声大但政府部门研究后却给出了不支持该方案的决策。
对此,番禺交通局解释称,其中的原因与上述隔声屏方案类似,高速公路在设计之初时就结合引桥长度和坡度、主桥长度、转弯半径等设计好了限速,如果现在在主桥降速将“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引桥和其他近邻路段也跟着降速,而在短距离内频繁变速将影响行车安全,容易造成追尾等安全事故。
因而,降速的设想也就此折戟。
▲ 考虑到安全问题,降速的方案目前也被否决(资料图)“我们非常理解民众的心情,这几年来,政府方面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东沙桥噪声污染问题。
但目前确实还没有特别理想的办法。
但我们没有放弃,仍在想新的办法。
”番禺交通局的工作人员透露,他们最近又与东新高速公司协商,要求他们继续研究、寻找新的材料、工艺,解决伸缩缝噪声的问题,同时督促他们要加强桥梁,尤其是伸缩缝的保养,尽量减低噪音,减少对附近居民生活的影响。
行文至此,开篇提出的“各方努力,却长年无法解决”的问题有了初步答案——技术所限。
各方提出的方案最终多因技术限制,而无法施行,或只能有限施行。
技术给我们出难题,但给技术出难题的却是“历史”。
事实上,这一问题的根源出在十年前大桥和小区建设时,各责任方的疏失与失责。
幸好,国家近十年来对环境保护工作愈发重视,先后颁布新环保法,组建生态环境部,让环保执法“长出牙齿”,让城市不断向生态文明新征程迈进。
在新的环境下,未来类似东沙桥噪声污染的问题将更可能从源头断绝,不再任其野蛮生长,成为各方都搬不开的烦恼。
然而,对于历史欠账的问题,我们则要有信心有毅力,下苦功夫去解决。
詹先生向新洛浦观察表示,他非常认可政府在噪声治理上所付出的努力,但目前问题没有最终解决也是事实。
“我们只能说,希望政府和各责任单位,多参考国内外治理案例,更主动更积极地继续想新办法新方案。
”詹先生认为,就算目前“手脚受限”,但治理噪声仍有可施展的空间。
詹先生是文章开篇提到的5月8日凌晨伸缩缝抢修时巨大噪声的“受害者”,但他表示,第二天维修好后,伸缩缝处发出的噪声改善了很多。
“这个伸缩缝之前噪声特别大,期间高速路公司没有来处理,直到近期损坏了才来维修。
”他说道,“就算没有新材料,伸缩缝也还有继续降噪的空间。
”詹先生提到的“敦促高速路公司加强桥梁养护”的建议正好与政府部门最近推行的工作举措不谋而合——噪声治理似乎又找到了一个新的落脚点!新洛浦观察相信,只要各方能进一步加强“有声的”沟通,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积极务实地面对问题,与时俱进地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在通向人民美好生活的道路上跑出幸福之声。
本文部分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引用系出于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此举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图片作者持权属证明与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新洛浦观察新锐视角发掘广州番禺最有价值的资讯。
[我也在公众号哦~]往期推荐:番禺洛溪、南浦将新建三家社区医院!有望今年启用!广州番禺仲元学位争夺战火延烧,独家分析洛浦大石中学财力